【113-2微學分課程】創意策展實踐-大學與地方的連結

ICT跨領域實作

Creative Curatorial Practices – The Connec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Local Communities

課程概述與目標:

自 1958 年在台建校後,”交大人” 支撐起台灣社會在不同歷史時空中的實業建設,經濟發展與全球創新。然而,在校友的豐功偉業下,”交大人”這個身分,認同與專業是如何養成? 從建校至今這個概念產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交大人往往與團結、合群、有效率等特質分不開? 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大學教育塑造了交大人的特質?在 2021 年與陽明合併之後,這個新定位又對交大的校園文化以及交大人的學習養成產生什麼影響?

本課程將校史與策展創意結合,帶領同學對校史進行創意發想與實作,優化調整與策展實務規劃。課程作品將於 4/12-4/27 於殷之浩空間展出,期
待同學們以作品呈現不同年代交大人的養成與校園文化,帶領觀眾從平凡的校園日常,生活社團,學習氛圍中解鎖不同時代交通大學的樣貌,以及交大人的身分,視界與認同。

授課教師

教發中心 曾聖凱 助理教授

對應總課程名稱

ICT跨領域實作 ICT Interdisciplinary Implementation

課程日期

2/22-5/3 每週六 13:00-16:00

課程總時數

30時

上課地點

人一HA109 [GF]

修課人數

20人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修習過「博物館與社會敘事」或「策展實作」或策展相關課程 具設計、美術、攝影等相關多媒體背景

自備物品

課程教材

無。

作業、考試、評量

團隊工作出席 40%
作品完整性 30%
課堂討論 30%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講授 示範 習作 其他
2/19 抵抗的人類學(講授) 抵抗與環境(專題討論) 1.5hr - - 1.5hr
2/26 超越人類的人類學(講授) 多物種抵抗(專題討論) 1.5hr - - 1.5hr
3/5 抵抗的主體:誰能抵抗、拒絕服從、不守規矩?(講授) 非人的勞動(專題討論) 1.5hr - - 1.5hr
3/12 多物種研究中的政治概念(自由、獨立、自主、階級等)(講授) 超越進步主義的多物種抵抗(專題討論) 1.5hr - - 1.5hr
4/9 校外走讀:「微光燎原:多物種多感官之旅」 - - - 6r
日期 課程進度、內容、主題
2/19 1. 抵抗的人類學(講授) 2. 抵抗與環境(專題討論) · SCOTT, James C. 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 An Anarchist History of Upland Southeast Asia.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9. (Ch. 6); · KRØIJER, Stine. Slow rupture: the art of sneaking in an occupied forest. In: Ruptures: Anthropologies of Discontinuity in Times of Turmoil, 2019, p. 157-73.
2/26 3. 超越人類的人類學(講授) 4. 多物種抵抗(專題討論) · CHAO, Sophie. The Beetle or the Bug? Multispecies Politics in a West Papuan Oil Palm Plantatio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2021, 123(3): 476–489; · KUŘÍK, Bob. Towards an anthropology of more-than-human resistance: New challenges for noticing conflicts in the Plantationocene. Social Studies, 2022, 19(1): p. 55–72.
03/05 5. 抵抗的主體:誰能抵抗、拒絕、不守規矩?(講授) 6. 非人勞動(專題討論) · HRIBAL, Jason. “Animals are part of working class”: a challenge to labor history. Labor History, 2003, 44(4): 435-453; · LORIMER, Jamie. Probiotic environmentalities: Rewilding with wolves and worms.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2017, 34(4): p. 27-48.
03/12 7. 多物種研究中的政治概念(自由、獨立、自主、階級等)(講授) 8. 超越進步主義的多物種抵抗(專題討論) · NIESNER, C. A., KELTY, C., & ROBINS, S. The coyote in the cloud.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E: Nature and Space, 2024, 7(3): p. 1054-1075. Collective task presentation 小組作業發表
04/09 戶外教學「多物種多感官之旅」(與蔡晏霖教授另外開設之「動物研究」課程共同舉辦,邀請同時具備野外生態觀察與人文社會科學訓練的新生代多物種自然文學創作者徐振輔、廖珮岑等人,以創新的生態體驗方式帶領學生親身體會人類與非人類生命的多樣化連結關係,也藉此呼應/辯證四堂室內課的思考與討論。每個課程將各自負擔一位講師三小時之講師費用,遊覽車與保險費用則由「動物研究」課程負擔。

常見問題